[PM]專案成本控管 – 成本估算篇(1):估算方法



Reference:http://allen-yao.blogspot.tw/2014/03/blog-post.html?view=sidebar


專案成本控管 – 成本估算篇(1):估算方法


專案成本控管


  


專案成本控管包括了成本的估算與執行成本的管理這兩個層面。


成本的估算


(プロジェクト・コスト見積り)


一般是在備標階段會採用「概略預估」的方式,等到成案後再採用「詳細預估」的方式。不過備標階段通常就已經是決定勝負的時機,成本估算是否準確,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成敗因素。因此相較之下,在備標階段是否擁有能夠以較少的資訊來進行概略預估的能力,會比是否擁有詳細預估的能力更為重要。


具代表性的估算方法


估算方法


說明


1.累計功能法


又名由下而上估算法


Bottom-Up Estimating


ボトムアップ見積法


PMBOK ® Guide推薦的方法之一。


是一種分別估算每項作業,然後再將其合計後得到整體成本的估算方法。


利用WBS拆出Work Package,然後估算出每個工作包的工時,然後再進行合計。所以WBS的正確性會決定估算值的精確度。WBS若能被正確細分的話,估算的精確度會比其他方法高。


估算每個功能項目的個別工時後,再累計得到整體開發時間。計算每個功能項目所需要的訪談、分析、設計、開發、測試,及文件製作的時間,再加上整合測試、壓力測試等整體性的工作,來估算開發工時。


一般來說這種方式也會有工時估算大於實際的傾向,可以根據經驗再進行適度的調整,並預留一定的緩衝時間,調整完成的結果就是最終所預估的開發工時。


2.類比估算法


Analogous Estimating


類推見積法


PMBOK ® Guide推薦的方法之一。


參考過去類似專案的實績值(範疇、成本、預算及期程)來估算現行專案成本的一種方法。在參考內容相似性高的情況,或是估算者專業性高的情況下,這方法的信賴度就會較高。不過一般來說,估算的精確度比較低。


用過去所開發類似的系統做為基礎來進行估算的這種方式,也是KKD法的一種。所謂的KKD(「勘、経験、度胸」)法,這是在日本頗為流行的一種以直覺、經驗、膽識來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。


在專案的初期階段,缺乏充分資訊與時間緊迫的情況下,讓有經驗的負責人以過去的經驗和直覺為基礎,用他主觀的想法來進行工時的估算。


有時在估算時會使用排程表作為輔助,在交付期限內進行工作項目的選擇與工時的配置,再檢視規劃內容的妥善性與合理性,所以也可以稱為排程表估算法


3.參數估算法


Parametric Estimating


PMBOK ® Guide推薦的方法之一。


利用統計而來的歷史資料與其他變數來估算成本、預算、工期。這種方法可以產出高精確度的估算值,可以用來估算整個專案或部分專案,並可與其他估算方式結合一併使用。參數估算法的特點是能夠很容易的讓使用者理解,而且估算方式跟程式語言脫勾,因此不受特定程式語言的影響。


3-1.功能點數計算法


Function Point


ファンクションポイント法


參數估算法的一種,是一種從軟體功能數量與複雜度來估算軟體規模的方法。


在每個功能乘上處理難易度來估算開發規模。將功能區分為資料功能與交易功能,前者包括內部邏輯檔案(IFL)及外部介面檔案(EIF),而後者包括外部輸入(EI)、外部輸出(EO),及外部參考(EQ)。


每種功能也可數個種等級(例如難中易),每種等級都有一個加權值,功能乘上生產標準值再累加後便可以得到FP值。將FP值除以生產性基準(換算基數),即可得到開發工時。加權值與生產性標準的精確度若不夠的話,會直接影響到估算的結果。


3-2.標準值法


參數估算法的一種。


以過去的開發經驗為基礎,計算出生產標準值,再評估並累計每個子系統的開發工時,也可以說是FP法的簡化版。


可將應用區分為「畫面輸入」「畫面參考」「表單輸出」「批次處理」四種(種類可視實際狀況增減),並區分為數種等級(例如難中易)。每種等級都有一個生產標準值,也就是完成工時,功能乘上生產標準值再累加後便可以得到總工時。


4.三點估算法


Three-Point Estimating


三点見積法


PMBOK ® Guide推薦的方法之一。


估算值是由以下三個項目分別計算而來:


1.樂觀值:在最佳條件下進行作業的估算值。


2.最可能值:在一般條件下進行作業的估算值。


3.悲觀值:在最差條件下進行作業的估算值。


三點估算值=(樂觀值+最可能值×4+悲觀值)÷6


5.COCOMO


Constructive Cost Model


COCOMO


考慮開發規模、難易度、開發特性等因子的預估模型,由生成應用、初期設計、後段架構三種模型所構成。


工時 = a × Sb


ab是由統計而來的常數,而S是表示軟體規模的指標。當初是使用在軟體程式的行數,但是因為分析與設計的估算有所困難,所以COCOMOⅡ又增加了軟體程式行數、Object PointFunction Point


基本COCOMO適用於快速、早期地粗略估算軟體成本,但它沒有考慮如不同的硬體條件、人員素質及經驗、對現代工具與技術的使用,等其它會對軟體成本有深遠影響的項目屬性,所以它的準確程度有限。而中級COCOMO對軟體工作量的估算使用了程度大小以及一組「成本驅動者」,包括對產品、硬體、人員及項目屬性的客觀評價。


6.原始碼衡量法


Lines of Code


LOC


舊時代的產物,也被稱為Program Step法,用程式的Step(行數)來估算開發規模與費用。特徵是若已有既有程式可參考,就可以很容易的進行估算。若是在沒有既有程式的情況下,也可以參考過去的開發案例,藉以推算出Step數以進行估算。至於開發語言、開發方法,以及程式設計師的能力都會影響到估算值。估算的精準度比Function PointCOCOMO來得低。


用專案產出的原始碼除以專案的全部人月,人月數包括系統分析、系統設計、程式撰寫、系統測試,與文件製作,以計算出估算標準。估算方式簡單且曾經被廣泛的使用,不過評量基準不夠客觀,而且不適用於物件導向與Web系統。


LOC也會被拿來與其他衡量指標結合,例如錯誤數、瑕疵數/KLOC(Thousand LOC)、費用/LOC,及文件頁數/KLOC


PMBOK ® Guide推薦的估算法


PMBOK ® Guide除了累計功能法、類比估算法、參數估算法,以及三點估算法之外,還有推薦一種專家判斷法(Expert Judgment)。不過此方法因為太過於依賴專家的心證,因此個人並未採用。


標準值法與功能點數計算(FP)法的差異


FP法會先算出FP值求得開發規模,再乘上生產係數來計算開發工時。標準值法則不採用FP值指標,只要直接乘上各功能的生產標準值(完成工時),即可算出開發工時。


此外,在標準值法中是以畫面和表單作為估算的對象,而在FP法中資料應用所使用的檔案也是被估算的對象之一。


類比估算法+標準值法


一般來說標準值法的累計方式會有工時估算大於實際的傾向,所以可以使用工作排程方式檢查工作項目的規劃是否適當。而類比估算法因缺乏細部的系統功能項目,因此可搭配標準值法來進行系統功能開發工時的估算。


目前採用的作法


在備標階段使用由上而下的類比估算法搭配排程表的這種KKD方法,來快速的概估專案成本,等到得標後進入專案計畫書撰寫階段時(或是得到了更詳細的需求後),專案經理便會需要團隊來建立一個真正的預估值,從程式設計人員開始,由下而上用累計功能法再重新估算開發的工時,對工作描繪出更真實的預測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