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索引碎片,提升SQL Server速度

資料庫表A有十萬條記錄,查詢速度本來還可以,但導入一千條資料後,問題出現了。當選擇的資料在原十萬條記錄之間時,速度還是挺快的;但當選擇的資料在這一千條資料之間時,速度變得奇慢。

  憑經驗,這是索引碎片問題。檢查索引碎片DBCC SHOWCONTIG(表),得到如下結果:

  DBCC SHOWCONTIG 正在掃描 ‘A’ 表……

  表: ‘A’(884198200);索引 ID: 1,資料庫 ID: 13

  已執行 TABLE 級別的掃描。

  - 掃描頁數……: 3127

  - 掃描擴展盤區數……: 403

  - 擴展盤區開關數……: 1615

  - 每個擴展盤區上的平均頁數……: 7.8

  - 掃描密度[最佳值:實際值]……: 24.20%[391:1616]

  - 邏輯掃描碎片……: 68.02%

  - 擴展盤區掃描碎片……: 38.46%

  - 每頁上的平均可用位元組數……: 2073.2

  - 平均頁密度(完整)……: 74.39%

  DBCC 執行完畢。如果 DBCC 輸出了錯誤資訊,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繫。

  由上我們看出,邏輯掃描碎片和擴展盤區掃描碎片都非常大,果真需要對索引碎片進行處理了。

  一般有兩種方法解決,一是利用DBCC INDEXDEFRAG整理索引碎片,二是利用DBCC DBREINDEX重建索引。二者各有優缺點。調用微軟的原話如下:

  DBCC INDEXDEFRAG 命令是線上作業,所以索引只有在該命令正在運行時才可用。而且可以在不丟失已完成工作的情況下中斷該操作。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在重新組織資料方面沒有聚集索引的除去/重新創建操作有效。

  重新創建聚集索引將對資料進行重新組織,其結果是使資料頁填滿。填滿程度可以使用 FILLFACTOR 選項進行配置。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索引在除去/重新創建週期內為脫機狀態,並且操作屬原子級。如果中斷索引創建,則不會重新創建該索引。

  也就是說,要想獲得好的效果,還是得用重建索引,所以決定重建索引。

  DBCC DBREINDEX(表,索引名,填充因數)

  第一個參數,可以是表名,也可以是表ID.

  第二個參數,如果是",表示影響該表的所有索引。

  第三個參數,填充因數,即索引頁的資料填充程度。如果是100,表示每一個索引頁都全部填滿,此時select效率最高,但以後要插入索引時,就得移動後面的所有頁,效率很低。如果是0,表示使用先前的填充因數值。

  DBCC DBREINDEX(A,",100)

  重新測試查詢速度,飛快。

  另:一般來說填充因數使用系統默認的值即可。

step1.執行 DBCC SHOWCONTIG(my_table)

單純針對table進行層級掃描先取得分頁相關資訊

– 掃描的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: 64

– 掃描的範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11

– 範圍切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12

– 每個範圍的平均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5.8

– 掃描密度 [最佳次數:實際次數]…….: 33.54% [4:13]

– 邏輯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: 53.13%

– 範圍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.: 36.36%

– 每個分頁的平均可用位元組…………………: 376.5

– 平均分頁密度 (全滿)…………………: 95.35%

step2.執行 DBCC INDEXDEFRAG (MyDB, ‘my_table’,PK_my_table)

執行破碎頁面的整理後,掃描密度明顯地變大,分頁程度變得更緊密更平均。

邏輯掃描片段(cluster index叢集索引的葉層分頁狀況)愈大表示指標的指向愈紊亂,

也就是說「失序」頁面的比例,重整破碎頁面後確實有得到明顯的效果。

– 掃描的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: 63

– 掃描的範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9

– 範圍切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8

– 每個範圍的平均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7.0

– 掃描密度 [最佳次數:實際次數]…….: 88.89% [8:9]

– 邏輯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: 0.00%

– 範圍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.: 44.44%

– 每個分頁的平均可用位元組…………………: 254.0

– 平均分頁密度 (全滿)…………………: 96.86%

step3.執行 DBCC DBREINDEX (my_table," ,90)

執行索引的重整,並依需求重新設定填滿因子

(這個TABLE 查詢的比例多,資料異動機率並不是很頻繁,因此設為90%)

發現掃描密度、範圍掃描片段、分頁平均可用位元組得到更多的改善空間。

– 掃描的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: 68

– 掃描的範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9

– 範圍切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8

– 每個範圍的平均分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: 7.6

– 掃描密度 [最佳次數:實際次數]…….: 100.00% [9:9]

– 邏輯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: 0.00%

– 範圍掃描片段 ……………….: 0.00%

– 每個分頁的平均可用位元組…………………: 830.6

– 平均分頁密度 (全滿)…………………: 89.74%

後記:

索引重整就像梳頭髮一樣,原本雜亂的頭髮愈梳他就會愈順

定期整理這些資料量大的table,讓index分頁的b-tree目錄在搜尋資料時發揮應有的效能,

索引一旦建立之後,應該更需要去維護它,放著不管最終反而變成是影響效能的因素之一。

但是索引並不是完全只有好處,異動頻繁的table除了不要建立太多的索引之外

對於索引的填滿率(填滿因子)更需注意,保留適當的空間,讓新刪修頻繁的table展現最好的效益。

微軟的官方文件中也有提到….

下一版的 Microsoft SQL Server 將不再提供此功能。

請避免在新的開發工作中使用這項功能,並規劃修改目前使用這項功能的應用程式。 請改用 ALTER INDEX。